以志愿之名,赴青春之约——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纪实(一)
作者:校团委宣传部 时间:2022-08-18 点击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精神,武汉晴川学院校团委组织青年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民情,通过社会实践“受教育、增才干、作贡献”,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以下是本期暑期实践团队,一起来看看吧!
本期导读
1设计工程学院“用真心看世界”实践团
2学工青媒“农耕劳作,服务乡村”实践团
3商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大手拉小手”实践团
4北斗学院“播种希望,助梦远航”实践团
1
设计工程学院
“用真心看世界”暑期社会实践记录

2022年6月18-22日,無糖工作室唐浩、李卢明志、刘宇、梁龙妮、李安晓、李伊蕾六名实践团成员,为切身参与“与绿同行”微公益环保创意大赛项目,拍摄环境宣传纪录片。按照实践规划,从武汉晴川学院出发,前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青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武汉江滩、江汉路、凌波门、东湖景区进行实地采风拍摄及街头采访,收集制作项目的视频素材。
在拍摄记录的同时,实践团队成员们主动对垃圾进行清理,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他们希望通过这种行为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做到不仅仅是团队名称说的“用真心看世界”,更要用自身实际行动去保护自然,从身边小事做起。

最后实践团成员结束为期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收集了许多关于拍摄环境宣传纪录片的相关素材,从而有助于号召大家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2
学工青媒
“农耕劳作,服务乡村”暑期实践记录

7月1日—5日,我校学生工作处青年媒体中心联合会计学院共同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在黄梅县独山镇陈大屋村建立了首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村民陈国荣的导引下,实践团队成员不畏酷暑完成了在荒地上耕种芝麻的劳动教育实践目标。

学生工作处处长刘泽政(带队老师)表示,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就是要让同学们通过亲身劳作的方式体会劳动的价值和意义,真正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实践团队队长赵涵同学认为,本次实践让大家成长了很多、历练了很多,这对磨砺自身意志、激发学习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村民陈国荣感叹,这批大学生我为他们点赞,他们身上那股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向上的心态让我很感动。
3
商学院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大手拉小手”实践团


武汉晴川学院商学院联合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成立武汉晴川学院“大手拉小手”实践团,于7月1日至7月23日共赴武汉市蔡甸区渔樵村,开展暑期“趣味支教”社会实践。
音乐舞蹈、手势舞、“航空第一课”、家访……支教课程结束后,孩子们接触了许多平时在学校无法深入了解的新事物。看着他们用心地学习知识,全体支教团成员也感到十分欣慰,并表示这才是支教团存在的意义——“此次支教活动不管是对于孩子们,还是对于我们自己,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他们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而我们学习如何照顾他们,如何给他们带来平时感受不到的关怀与温暖。热衷公益,着眼儿童,助力公益事业走出加速度,也是我们支教团创立的初心。”
星河灿烂,人间温柔,孩子们洋溢的笑脸和期待的眼神持续点燃着支教人员的心,让他们对支教事业充满了信心和向往。
4
北斗学院
“播种希望,助梦远航”实践团

7月1日,正值党的生日,北斗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十堰市房县九道乡咸水东风希望小学,开展为期两周的支教活动,以别样的方式为党庆生。此次实践活动时间为7月2日至7月12日,十天的支教时光里,志愿者与孩子们吃住在一起,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心理和学习情况,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送去了星星之火,点亮了希望之灯。心中有绿,脚下留青,支教助学,守望光明。
通过此次活动,北斗学院与咸水小学建立起了信任的桥梁,也对困难儿童建立了档案,后期将持续给与帮扶,希望这份友谊能够地久天长。
北斗学子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落实了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责任担当,为乡村教育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在这十多天的相互陪伴中,咸水小学的同学们也开拓了眼界,收获了知识,懂得了感恩,立下了志向。
对于青年一代的大学生而言,到偏远的地方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岗位上去,是我们坚定的且光荣的选择。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学生们要扎下根、俯下身、沉下心,为国家注入新鲜血液,挥洒青春汗水。活动还在继续,奉献永不停止!
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期的精彩社会实践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