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武汉晴川学院挑战杯校级遴选赛指导教师李欣专访

作者:校团委秘书部 时间:2021-04-11 点击数:

“随和又不失严谨”,在晴川学子们眼中,他是亦师亦友的存在;在老师们眼中,他是一位兢兢业业、待人宽厚的好同事;在参赛选手眼中,他是严厉与温和并存、底蕴深厚,乐于给学生提供建议的指导老师。他就像明亮的炬火,温暖了他人,为迷茫的学生指引前行的方向。他就是武汉晴川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的资深教师——李欣。

创新的秘方=提炼+结合

作为机电学院在挑战杯负责设计创新类竞赛方向的指导老师,在谈到大学生参与竞赛的意义时,他给出了最直接的答案:检验与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的人才。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阅历丰富的他深谙这一点,尤其是在同质化严重的当下,国家急需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如何将学生培养成这样的人才,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书本中提炼知识,结合社会热点与实际,脚踏实地,才能有真正的创新”。这个颇具理科浪漫的话语,却道出了最实在的道理——创新人才的培养并不光是按部就班地学习书本中的知识,更要聚焦社会热点,紧抓人民需求,这样的创新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立足于人民之中的。就像将不同原材料的提炼物,按一定比例混合,能够创造出全新的物质一样,善于提炼,学会结合实际,脚踏实地,才能有真正的创新。

“做自己”

当下,越来越多学生想通过参加比赛的方式积累经验,对此李欣老师并没有直接给予建议,而是先介绍了大赛的相关信息。他谈到:“挑战杯不同于一般比赛,有一个单一的、确定的主题,基本上各个领域、各个种类都有涉及,同学们可以根据平时学的科目来选择类别,甚至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就意味着,“挑战杯”这类设计创新类竞赛,将会以更高的自由度吸引更多拥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参与其中。

而在给试图参赛的学生提建议时,他只说了一句相当言简意赅的话:做自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行动的种子没有热情的滋润便会很快枯死。在李欣老师的眼中,比赛可能会使你有物质上的收获,但如果缺乏兴趣的话,即使获得荣誉,也会损失更多心灵上的成长。他希望学生本着一颗热爱的心去参加比赛,而不是一味地用学分束缚自己的生活。

团结的手与无畏的心

李欣老师认为评价一部作品,创意是一个重要的角度,但作为应用于现实生活的作品,必须要从它的广泛性、应用性、市场价值来判断,而满足全部要求并不是容易的事,因此他鼓励学生们进行团队协作。在他看来,团队协作能力总是被忽略,因此他的课堂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一个好的团队就像手的五指一样,每根长度都不同,但每一个都在发挥着自己的特长,这样形成一个有创造力的团体”。

李欣老师也希望更多同学可以鼓起勇气参加比赛,在比赛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心,对于仍在犹豫的同学们,他也传达出自己的心声:年轻是永不言弃的,你们有足够的时间试错,即使是失败,也会化为你们成长的巨大能量!

跨越师生隔阂,贴近学生心灵

“亦师亦友,是我认为最好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他也喜欢与学生打成一片,当同学们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时,他也会与学生谈话沟通、解疑答惑,与他们分享胜利,共担苦难,他是真正与学生同甘共苦的朋友。而面对这些他倾注心血培养的学生们,李欣老师同样对他们寄予厚望:“‘百通不如一精’,我希望同学们可以精进自己的知识,尽管目前我们的水平面对名校的学生依然有一定差距,但只要我们不放弃钻研和学习,我们依然有机会冲出去。”

希望永远存在

对未来赛事发展,李欣老师也提出自己的看法:“将来的赛制会做出很大调整,在作品匿名制的实施后,比赛的公平性将被进一步提高,形势对于我们将是有利的。”虽然竞争压力大,进入国赛的名额有限,道路任重且长,但他却从未放弃那份希望,“我们要有信心,要有信心!”沉稳慈祥、无私奉献的他,给予了晴川学子们信心与希望。他怀揣着这份希望的火光,为学生驱散阴霾,照亮前路,即使燃尽自己,即使未知的前路困难重重,他也将带领着他的学生们踏上征程,战胜强敌,冲出属于自己的天空!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华科技产业园玉屏大道9号 邮编:430204 鄂ICP备100049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