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传媒记者团业务培训会(三十)
作者:校团委宣传部 时间:2024-12-05 点击数:

2024年11月28日12时,传媒记者团于教一107召开采编部培训会。本次会议由记者团团长程鑫主持,传媒艺术学院专业课老师夏冰老师担任主讲,团总支书记吴杨老师、记者团全体成员参加。

会议伊始,记者团采编部部长张蓝建议干事们在参考活动稿件时,应留意时间、地点、主题的变化,以避免内容显得僵硬。针对稿件中的AI化趋势,她强调减少使用“同时”“与此”“最后”等词语,并鼓励干事们勇于展现个人风格。此外,她还着重强调了稿件的时效性,要求干事们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编辑工作。

在会中,传媒艺术学院的夏冰老师对专访稿的定义、内容特征、撰写方法以及专访稿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地阐释。她明确指出,专访是对新闻人物、单位、部门或专题进行的深入报道。在内容特征方面,专访稿与消息、通讯和新闻特写不同,它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写作手法自由灵活,能够更好地捕捉现场的氛围。夏冰老师以《小巷人家》中宋莹的扮演者蒋欣的专访稿为例,采用了小标题的形式来组织稿件内容,这样做既方便了读者的阅读,也增强了稿件内容的凝聚力。此外,夏冰老师还向在场的干事们介绍了揉融式的表现手法,即通过有序的语言联系,将不同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娓娓道来。同时,一问一答式的结构也十分常见,它为读者提供了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

专访稿虽然形式多样,但主题必须清晰明确。夏冰老师强调,干事们在进行采访时必须明确主题内容,抓住核心,以避免内容的杂乱无章。她还着重指出了专访准备工作的关键性,建议通过真诚的态度来缩短干事们与新闻人物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专访进行得更加顺畅。熟悉采访对象,制定详细的访问提纲,明确采访的目的,这样才能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
夏冰老师还建议专访稿的开头应多采用引人入胜的引句,避免直接进入对话。在专访的主题部分,她建议干事们充分利用细节描写,以凸显人物的个性。



会末,干事们向夏冰老师提出了在专访过程中遇到的冷场现象、线上专访人物导致无法详细描述采访对象以及对修辞失度的疑问。夏冰老师再次强调,专访应保持灵活性,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性格,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同时,她建议拓宽写作角度,突破传统思维模式,采用多种方式描绘人物特点。在写作时,应以新闻事实为核心,修辞手法为辅助。
在会议的尾声,夏冰老师鼓励干事们勇于创新构思,并祝愿干事们能够创作出独具个人特色和风格的作品。

用以促学,永葆“学用相长,知行合一”。未来,传媒记者团将继续开展培训活动,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所学,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方法,以实际行动推动工作的高效开展。